大明尚书李化龙代言长垣烧鹅
日期:2019-11-05 15:43:27 来源:
当代美食领域,有北烤鸭南烧鹅的说法,如果时间上溯一千年,这种说法就未必能成立了。千年前,北没有烤鸭,南没有烧鹅。北京的烤鸭,广东的烧鹅,都是在宋朝以后才有的。
所谓南烧鹅,传说其发源地在粤西的新会。其实,700多年前的元宋大战结束后,南宋宫廷里一位烧鹅御厨,带着女儿逃难到银洲湖岸边的新会县,为了生计,凭一技之长,开了一间烧鹅店,以高超的宫廷御厨优势,把鹅烧得色艳油润,风味独特,名扬远近,生意红火。御厨的女儿长大后嫁到湖东岸的古井村,也把父亲的秘制烧鹅手艺带去,古井烧鹅由此而起,并世代相传到今天。
那么,落户在新会的南宋宫廷御厨是哪里人呢?是随宋室南迁的中原人。史书的记载,临安市肆上经营餐饮业的都是“旧京师人”。
我国美味食品中,最早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烧鹅是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“鹅炙”。那时候,中原人将禽兽肉埋火中煨熟叫爊,在火上烤熟称炙,所以说中原地区的鹅炙即是烧鹅的雏形。到唐朝有名的“烧尾宴”中,有一道叫“八大仙”的名菜,就是烧鹅。“烧鹅”的名字是在明朝以后出现的,有文字记载可查。
“满朝文武半江西,小小长垣七尚书”的万历年间,长垣烧鹅已经是市肆普通食品了,虽无文字记载,却有民间传说。这还得从明朝万历年间兵部尚书李化龙说起。
李化龙(1554---1611年),字于田,号霖寰,长垣县老李庄人。万历二年进士,初授嵩县知县,累迁南京工部主事、南京吏部、河南提学、右佥都御史、兵部右侍郎、工部侍郎、太子少保兵部尚书、戎政尚书等。晚年居一品,皇上特加封为“柱国光禄大夫”。万历三十九年十二月,卒于任上,谥号襄毅,赠少师,加赠太师。
李化龙自幼好学,聪敏过人,能诗善文,曾总理河务,平叛边患,治国安邦,利及于民,文有著述,武多军功,被誉为“文治武功”贤臣。死后葬于长垣县傅堤西头李家祖茔。坟前立有碑楼,上刻“柱国光禄大夫少傅兼太保兵部尚书李化龙墓”,石人石兽依次列于坟旁。长垣东街建有襄毅公祠,大殿橫额“春秋享祀”,两边对联是“春秋血食诗书帅;钟鼎名流社稷臣” 。后大殿挂着李化龙的影像,也有一幅对联是:“歼播奏肤功,带砺河山同不朽;开泇济漕运,馨俎香豆有余荣。”祠前一座两丈多高的石牌坊,上刻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楷书楹联,上联“掀天揭地功业”,下联“长江大河文章”,横额为“文治武功”。概括了李化龙一生的不朽功绩。
却说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六月,李化龙奉诏巡抚辽东兼理军务期间,呕心沥血,尽职尽责,日夜操劳。由于中原人不适应东北的气候,李化龙积劳成疾,三年后的万历二十五年五月,获准回籍养病,并赏银四十两,大红纻丝四表里。长垣知县热烈欢迎凯旋归里的朝廷功臣,便从各饭店酒楼选调名厨高师数名,为李化龙举办了一桌丰盛的接风洗尘“抚辽庆功宴”。
“抚辽庆功宴”上都做了那些名馔佳肴,已无从查考,但从一首流行于长垣的民谣可以断定,“烧鹅”这道菜是一定有的。长垣民谣流传说:“万历重臣李化龙,文治武功保大明;抚辽功绩昭日月,省亲长垣迎李公。庆功盛宴烧天鹅,肉嫩味殊赛皇宫;李公化龙连赞叹,长垣烧鹅功夫精”。长垣烧鹅虽然失传400多年了,而这首民谣还仍然铭刻在厨乡人的心中。2000年,长垣县“鹅家庄食品有限公司”在挖掘抢救文化遗产工程中,经过多方查考访问,结合现代工艺和新型调味品,反复研练试制,长垣烧鹅又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市场了。而且还研制开发出香辣鹅肉、盐椒鹅肉、酱卤鹅肉、麻辣鹅肉、盐焗鹅肉等十多种新味型。
附:长垣烧鹅制法
主料:肥鹅1000克。
配料: 桂皮3克,八角5克,虾酱5克,白砂糖10克,盐5克,大蒜10克,麦芽糖10克,白醋3克,黄酒5克,白酒3克。
制法:
1、将鹅宰杀制净后,用开水淋遍鹅身,悬挂当风处吹干。
2、虾酱,白糖,精盐,香料末等,同放入一盛器中,搅拌调匀。
3、蒜头去外衣捣烂成茸,连同玫瑰露酒(白酒)加入酱料中混合。
4、麦芽糖(饴糖),白醋,绍酒混合调匀作涂鹅皮用料。
5、将酱味材料涂遍鹅的腹腔内,并将腔口用绳或草扎结封密,以防腹内汁液流出。
6、将涂鹅皮用料遍搽鹅身外面,然后悬挂当风处吹干。
7、放入足够炭块,烧至炽红无烟,然后用长柄铁叉把鹅叉住,在离火焰上约33.3厘米左右烘烧,并把鹅身不停的转翻移动。使受火均匀,至皮现深红色内部即熟透。
特点:色泽紫红,皮脆肉嫩,甘香味浓。
所谓南烧鹅,传说其发源地在粤西的新会。其实,700多年前的元宋大战结束后,南宋宫廷里一位烧鹅御厨,带着女儿逃难到银洲湖岸边的新会县,为了生计,凭一技之长,开了一间烧鹅店,以高超的宫廷御厨优势,把鹅烧得色艳油润,风味独特,名扬远近,生意红火。御厨的女儿长大后嫁到湖东岸的古井村,也把父亲的秘制烧鹅手艺带去,古井烧鹅由此而起,并世代相传到今天。
那么,落户在新会的南宋宫廷御厨是哪里人呢?是随宋室南迁的中原人。史书的记载,临安市肆上经营餐饮业的都是“旧京师人”。
我国美味食品中,最早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烧鹅是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“鹅炙”。那时候,中原人将禽兽肉埋火中煨熟叫爊,在火上烤熟称炙,所以说中原地区的鹅炙即是烧鹅的雏形。到唐朝有名的“烧尾宴”中,有一道叫“八大仙”的名菜,就是烧鹅。“烧鹅”的名字是在明朝以后出现的,有文字记载可查。
“满朝文武半江西,小小长垣七尚书”的万历年间,长垣烧鹅已经是市肆普通食品了,虽无文字记载,却有民间传说。这还得从明朝万历年间兵部尚书李化龙说起。

李化龙自幼好学,聪敏过人,能诗善文,曾总理河务,平叛边患,治国安邦,利及于民,文有著述,武多军功,被誉为“文治武功”贤臣。死后葬于长垣县傅堤西头李家祖茔。坟前立有碑楼,上刻“柱国光禄大夫少傅兼太保兵部尚书李化龙墓”,石人石兽依次列于坟旁。长垣东街建有襄毅公祠,大殿橫额“春秋享祀”,两边对联是“春秋血食诗书帅;钟鼎名流社稷臣” 。后大殿挂着李化龙的影像,也有一幅对联是:“歼播奏肤功,带砺河山同不朽;开泇济漕运,馨俎香豆有余荣。”祠前一座两丈多高的石牌坊,上刻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楷书楹联,上联“掀天揭地功业”,下联“长江大河文章”,横额为“文治武功”。概括了李化龙一生的不朽功绩。
却说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六月,李化龙奉诏巡抚辽东兼理军务期间,呕心沥血,尽职尽责,日夜操劳。由于中原人不适应东北的气候,李化龙积劳成疾,三年后的万历二十五年五月,获准回籍养病,并赏银四十两,大红纻丝四表里。长垣知县热烈欢迎凯旋归里的朝廷功臣,便从各饭店酒楼选调名厨高师数名,为李化龙举办了一桌丰盛的接风洗尘“抚辽庆功宴”。
“抚辽庆功宴”上都做了那些名馔佳肴,已无从查考,但从一首流行于长垣的民谣可以断定,“烧鹅”这道菜是一定有的。长垣民谣流传说:“万历重臣李化龙,文治武功保大明;抚辽功绩昭日月,省亲长垣迎李公。庆功盛宴烧天鹅,肉嫩味殊赛皇宫;李公化龙连赞叹,长垣烧鹅功夫精”。长垣烧鹅虽然失传400多年了,而这首民谣还仍然铭刻在厨乡人的心中。2000年,长垣县“鹅家庄食品有限公司”在挖掘抢救文化遗产工程中,经过多方查考访问,结合现代工艺和新型调味品,反复研练试制,长垣烧鹅又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市场了。而且还研制开发出香辣鹅肉、盐椒鹅肉、酱卤鹅肉、麻辣鹅肉、盐焗鹅肉等十多种新味型。
附:长垣烧鹅制法
主料:肥鹅1000克。
配料: 桂皮3克,八角5克,虾酱5克,白砂糖10克,盐5克,大蒜10克,麦芽糖10克,白醋3克,黄酒5克,白酒3克。
制法:
1、将鹅宰杀制净后,用开水淋遍鹅身,悬挂当风处吹干。
2、虾酱,白糖,精盐,香料末等,同放入一盛器中,搅拌调匀。
3、蒜头去外衣捣烂成茸,连同玫瑰露酒(白酒)加入酱料中混合。
4、麦芽糖(饴糖),白醋,绍酒混合调匀作涂鹅皮用料。
5、将酱味材料涂遍鹅的腹腔内,并将腔口用绳或草扎结封密,以防腹内汁液流出。
6、将涂鹅皮用料遍搽鹅身外面,然后悬挂当风处吹干。
7、放入足够炭块,烧至炽红无烟,然后用长柄铁叉把鹅叉住,在离火焰上约33.3厘米左右烘烧,并把鹅身不停的转翻移动。使受火均匀,至皮现深红色内部即熟透。
特点:色泽紫红,皮脆肉嫩,甘香味浓。
上一篇:崔吏部长垣省亲“全家福”
下一篇:九龙戏珠贺胡氏父子双侍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