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道菜只为纪念一个人
日期:2019-11-05 14:30:06 来源:
你知道厨乡长垣著名的历史名吃“霜打馍”吗!一根根馍条上犹如挂一层霜雪,故称“霜打馍”。它可是甜食中少见的风味奇品,色泽雪白,外酥里浓,香甜挂齿,雅俗共赏。制作霜打馍,用料简单,制作方便,只不过是将蒸熟的馒头晾凉后,揭去外皮切成条,先经清水泡再入油锅炸,最后熬糖汁挂霜。所以,霜打馍的关键就在一个霜上,难也难在这个霜上。如果没有过硬的熬糖技术,水和糖的比例、浓度的稀稠、火力的疾徐,都有严格的诀窍。不谙诀窍,不是糖汁不沾馍,就是落霜,结果似是而非。而且,当糖汁熬好,投入炸好的馍条抄搅时,要用扇子紧紧搧风,越是紧搧紧抄,糖汁才能裹匀馍条,糖霜才能又白又亮。
“霜打馍” 是为纪念一位历史伟人而创制的,在长垣已经传承2500多年了,不仅凝聚着厨乡长垣人的心血和智慧,而且还有个美丽的古老传说。
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年代,长垣这个地方是卫国的蒲邑所在地。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于公元前483--480年应卫国之聘任蒲邑宰(相当于现今的县长)。子路是孔门的文武双才,轻生死重大义,待人诚实守信,有“亚圣之德”,后人尊他为“至贤”。 739年(唐开元二十七年)追封为“卫侯”。1009年(宋大中祥符二年)加封“河内公”。1267年(宋咸淳三年)进封为“卫公”。1530年(明嘉靖九年)改称“先贤仲子”。他在蒲邑实行德治仁政,礼仪治邦,体察民情,勤政敬业,宽缓爱民,重农耕,兴水利,身先士卒,带领百姓们一起挖沟修渠,打坝筑堤。老百姓生活困苦,劳动繁重,他便拿出自已的部分俸禄,每人每天发给一箪食,一壶浆,保证了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。蒲邑大治,物阜民丰,人民安居乐业。
子路用自己的部分俸禄赈济贫民,曾受到孔子的指责说:“你认为百姓饿得很,为什么不报告君王,打开粮仓,赈济他们?而你把自己的食物送给他们,你这是表明君王没有恩德,自己有美德。赶快停止也就罢了,否则你一定会受罪罚的。”(见孔子家语卷二·致思第八)时至今日,子路带领百姓开挖的那条现名叫文明渠的百里长渠,仍然发挥着防洪灌溉,为民造福的积极作用。这在2500多年前的时代,子路就懂得水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,是难能可贵的。后来,孔子曾来蒲邑察看子路治蒲的政绩,感慨地三称其善:入其境曰:“善哉!由也,恭敬以信矣。”入其邑曰:“善哉!由也,忠信以宽矣。”至于庭曰:“善哉!由也,明察以断矣”。这就是长垣县“三善之地”的由来。
有一天,子路为疏浚水患开挖沟渠,走进一个屡遭水害的村子里察访,得知该村人大多靠逃荒要饭过活。中午吃饭时,村中的族长给子路端上一盘煎的黄焦且淋上蜂蜜的干粮,子路一吃很好,不禁问道:“你们这个逃荒要饭村,咋有这么好吃的食品呀?”族长说:“不瞒大人,这也是要饭要来的干粮,时间长了,里边有点霉味,没办法让大人充饥,就用水泡掉霉味,再放锅里用牛油煎一煎,撒上自养蜂的蜂蜜,一尝差不多,才给大人端上来了。”
二千五百多年来,厨乡长垣人为缅怀和纪念子路,将传说中子路吃过的煎干粮洒蜂蜜,进行逐步改革和提高,演变成现代这种雅俗共赏的“霜打馍”。
附:霜打馍的制法
原料:馒头2个。
配料:白糖150克,花生油1000克(约耗50克)。
制法:
1、先将馒头皮揭掉,切成4厘米长、1厘米见方的馍条,放在凉开水内泡透,然后逐条托出来,平放盘内,沥净水分。
2、炒锅放中火上,添入花生油,油热四成,将馒头条下锅炸成微黄色,外皮发硬时捞出沥油。
3、炒锅刷净放火上,加适量清水,放入白糖,用小火熬成糖汁,并用锅铲炒搅,待糖化汁浓发白时,放入炸好的馍条,用铲轻轻翻动,见糖汁裹匀馍条,用铲紧翻,且用扇子一边紧紧煽风一边出锅装盘,促使其出霜,即成。
特点:外酥里浓,条条挂霜,风味别致,雅俗共赏。

霜打馍(赵留安制)

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年代,长垣这个地方是卫国的蒲邑所在地。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于公元前483--480年应卫国之聘任蒲邑宰(相当于现今的县长)。子路是孔门的文武双才,轻生死重大义,待人诚实守信,有“亚圣之德”,后人尊他为“至贤”。 739年(唐开元二十七年)追封为“卫侯”。1009年(宋大中祥符二年)加封“河内公”。1267年(宋咸淳三年)进封为“卫公”。1530年(明嘉靖九年)改称“先贤仲子”。他在蒲邑实行德治仁政,礼仪治邦,体察民情,勤政敬业,宽缓爱民,重农耕,兴水利,身先士卒,带领百姓们一起挖沟修渠,打坝筑堤。老百姓生活困苦,劳动繁重,他便拿出自已的部分俸禄,每人每天发给一箪食,一壶浆,保证了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。蒲邑大治,物阜民丰,人民安居乐业。
子路用自己的部分俸禄赈济贫民,曾受到孔子的指责说:“你认为百姓饿得很,为什么不报告君王,打开粮仓,赈济他们?而你把自己的食物送给他们,你这是表明君王没有恩德,自己有美德。赶快停止也就罢了,否则你一定会受罪罚的。”(见孔子家语卷二·致思第八)时至今日,子路带领百姓开挖的那条现名叫文明渠的百里长渠,仍然发挥着防洪灌溉,为民造福的积极作用。这在2500多年前的时代,子路就懂得水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,是难能可贵的。后来,孔子曾来蒲邑察看子路治蒲的政绩,感慨地三称其善:入其境曰:“善哉!由也,恭敬以信矣。”入其邑曰:“善哉!由也,忠信以宽矣。”至于庭曰:“善哉!由也,明察以断矣”。这就是长垣县“三善之地”的由来。
有一天,子路为疏浚水患开挖沟渠,走进一个屡遭水害的村子里察访,得知该村人大多靠逃荒要饭过活。中午吃饭时,村中的族长给子路端上一盘煎的黄焦且淋上蜂蜜的干粮,子路一吃很好,不禁问道:“你们这个逃荒要饭村,咋有这么好吃的食品呀?”族长说:“不瞒大人,这也是要饭要来的干粮,时间长了,里边有点霉味,没办法让大人充饥,就用水泡掉霉味,再放锅里用牛油煎一煎,撒上自养蜂的蜂蜜,一尝差不多,才给大人端上来了。”
二千五百多年来,厨乡长垣人为缅怀和纪念子路,将传说中子路吃过的煎干粮洒蜂蜜,进行逐步改革和提高,演变成现代这种雅俗共赏的“霜打馍”。
附:霜打馍的制法
原料:馒头2个。
配料:白糖150克,花生油1000克(约耗50克)。
制法:
1、先将馒头皮揭掉,切成4厘米长、1厘米见方的馍条,放在凉开水内泡透,然后逐条托出来,平放盘内,沥净水分。
2、炒锅放中火上,添入花生油,油热四成,将馒头条下锅炸成微黄色,外皮发硬时捞出沥油。
3、炒锅刷净放火上,加适量清水,放入白糖,用小火熬成糖汁,并用锅铲炒搅,待糖化汁浓发白时,放入炸好的馍条,用铲轻轻翻动,见糖汁裹匀馍条,用铲紧翻,且用扇子一边紧紧煽风一边出锅装盘,促使其出霜,即成。
特点:外酥里浓,条条挂霜,风味别致,雅俗共赏。

霜打馍(赵留安制)
上一篇: “素四方饺”背后的悲壮故事
下一篇:蘧府家宴孔夫子畅谈饮食之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