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 滔
日期:2018-12-13 17:40:23 来源:

黄滔(840—911),字文江,莆田城内前埭(今福州市荔城区东里巷)人,晚唐著名诗人、文学家,被誉为“福建文坛盟主”、闽中“文章初祖”。
黄滔出身贫寒,志向远大。他青少年时代在家乡的东峰书堂(今广化寺旁)苦学,唐咸通十三年(872)北上长安求取功名,由于无人引荐屡试不第,直到唐乾宁二年(895)才考中进士。其时藩镇割据,政局动荡,朝廷无暇授官,及至唐光化二年(899),黄滔才被授予“四门博士”的闲职。一年后,宦官刘季述作乱,黄滔避乱回闽。
黄滔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。前人评价其文章“赡蔚有典则,策扶教化”(洪迈《黄御史集》序)。唐天复二年(902),王审知修筑福州城,在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像镇守城池,命黄滔撰《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》,碑文长达两千多字,骈散间行,气韵生动,神采飞扬,堪称碑记中的珍品。洪迈称其诗“清淳丰润,若与人对语,和气郁郁,有贞元、长庆风概”;南宋诗人杨万里则言:“诗至唐而盛,至晚唐而工。”“御史公之诗尤奇”。所谓“有贞元、长庆风概”,是指黄滔的诗风与白居易、刘禹锡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中唐诗风相近。所谓“御史公之诗尤奇”,指的是黄滔的诗与时人相比出类拔萃。《全唐诗》收黄滔诗3卷近二百首。黄滔的辞赋也很有名,前人称其赋“雄新隽永”,誉为“一时绝调”。
五古·过古蒲蘧公里①
流年五十前,
朝朝倚少年。
流年五十后,
日日侵皓首。
非通非介入,②
谁论四十九。③
贤哉蘧伯玉,
清风独不朽。
流年五十前,
朝朝倚少年。
流年五十后,
日日侵皓首。
非通非介入,②
谁论四十九。③
贤哉蘧伯玉,
清风独不朽。
注:①蘧公里:即蘧公伯玉故里。蘧伯玉,春秋卫国蒲邑人(今长垣县伯玉村),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德治国的践行者,开以德治国之先河,“华夏真君子”,有“中华德圣”称誉。由此长垣被古今世人称为“君子之乡”。②非通非介入:不明白的就算了。③谁论四十九:谁还注重年五十而知四十九非啊!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。”谓蘧伯玉谦虚谨慎,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。